在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多元调解中心,有一处特殊的“诊所”——“刘大夫法诊室”,“法诊室”究竟给谁看病、又擅长什么领域呢?带着疑问,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,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实现纠纷“终端”与诉讼“前端”无缝对接,4月15日下午,由小店法院调解员和书记员担任的“法律医生”和“义诊员”来到某学校“出诊”,成功化解一起僵持许久的矛盾纠纷。
此次“诊断”的是一起未成年人课间嬉闹引发的纠纷,双方当事人小刚(化名)和小帅(化名)系同班同学。在课间嬉戏过程中,二人头部发生碰撞,小帅不小心将小刚的眼镜打落,导致眼镜框断裂,镜片掉落。事发第二天,小刚告知其母亲小帅曾打到他的头部,且头疼头晕,随后小刚妈妈联系小帅爸爸要求带孩子到医院检查。当天下午,小帅爸爸到校陪同小刚去医院检查,并无大碍。事件发生后,学校高度重视,调取了事发当天的监控录像,并约双方家长进行了调解,但多次调解未果。
“法律医生”刘爱英在接到此“急诊”后,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既是同学又是未成年人,虽然此案系课间打闹引发,但其中的法律关系却错综复杂,牵扯到学校、保险公司、双方当事人及其监护人等多方主体,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同窗关系,更会激化家长间的矛盾,便第一时间前往学校查看监控录像,随即将各方召集至学校开展调解工作。
来到学校后,发现两个孩子的家长针锋相对,刘爱英并没有直奔主题,而是先“把脉”,坐下来和大家聊天,让各方开诚布公,分别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要求。说到哪里,“法律医生”就给大家释法到哪里,哪里有了疑问,就为大家解答到哪里。同时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案例,通过以案释法,让双方家长设身处地换位思考。而后开始“看病开方”,在维护孩子友谊和化解矛盾纠纷中找到平衡点,从情感切入,用柔性的处理技巧,让学生家长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参与到纠纷化解中。
通过与双方家长积极沟通,刘爱英成功找出争执的焦点,确定“症结”后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、互谅互让。最终,双方解开心结,达成和解。